展櫃中的兩套清代八旗盔甲,你可以找到它們的不同之處嗎?「八旗」是集軍事、民生和管理為一體的行政組織。組織建立初期的旗幟只有四種顔色:黃、白、紅、藍,所以稱之為「正黃」、「正白」、「正紅」和「正藍」。隨着人員的擴充,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了另外四旗,旗幟上有紅色或白色的鑲邊,被稱為「鑲黃」、「鑲白」、「鑲紅」和「鑲藍」,統稱為「八旗」。因此,除了顏色之外,不同的旗的服飾也以鑲邊作為區分
這兩套盔甲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帝對八旗盔甲制定了新的標準之後所製造的,部分位置以棉代替金屬,令它們變得更輕,令肢體活動更靈活。根據宮廷紀錄 ,該年年底,一共有一萬八千餘件新標準的八旗盔甲於江寧、蘇州和杭州等地織造完工,並送往清宮的武備院用作大閱操演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