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版權所有
以嶄新手法演繹中國傳統文化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使命,是次展覽便是本館在這方面的探索。展覽將邀請六位香港多媒體與跨界藝術家以獨到的視角,從香港當下的角度重新詮釋和演繹故宮文化和收藏,發掘紅牆黃瓦之下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
《慶》 梁基爵 聲音裝置 高3.5米 寬5米 深6米
張瀚謙 書法數據、機械臂、紅絲帶、屏幕 直徑五米
《浪書》
此「動態書法裝置」是致敬展廳八「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開幕專題展中的鄧文原章草《急就章》。裝置由人工智能引擎驅動,引伸未來文字載體的轉化。《浪書》是一種創新的書體,以立體畫圓的方式呈現大腦電波對文字訊息交流的過程,讓觀眾以嶄新的角度感受書法的節奏與力度。
梁基爵 聲音裝置 高3.5米 寬5米 深6米
《慶》
靈感來自展廳一「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開幕展所展出的宮廷樂器「鎛鐘」和「特磬」,是藝術家揉合了清代宮廷音樂與當代節慶匯演的大膽嘗試。作品的結構源於香港的節慶煙花匯演,通過三十一條聲道和機動裝置來呈現這項盛會。觀眾可以在這次體驗中,突破對聲音的固有思維,感受不同背景下聲音的意象和意義。
洪強 混合媒介、互動及數碼流動影像裝置 高三米 寬六米 深二.五米
《見器物:觀大千》
此作品是藝術家對中國繪畫中「三遠」及「以大觀小」這兩個空間概念的延續與反思。透過三組乘載不同運行軌跡的轉盤,帶領觀眾領略規律與距離中的不確定性,探索中國文化是如何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中不斷地凝滯與超越。
陳家俊 不鏽鋼、黃銅、鋁、塑膠、機械零件 高一.四米 寬五.三米 深三.一米
《冥冥之鐘》
作品靈感來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中的清宮珍藏機械時鐘。藝術家認為:從萬物繁衍到氣候變化,處處可見看似隨機、但實際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的混沌。此作品以現代機械設計回應傳統機械設計,嘗試以現代技術製作的機件演繹規律及混沌兩種相對的時間概念。
吳子昆 混合媒體 高三.六米 寬八米 深七米
《物化》
藝術家從中國文物的多層意義中獲得啟迪。他相信博物館中的文物會因外表或環境而模糊觀眾對展品最原始的理解,故希望以直接的方式重新連繫 「觀眾」與「物件」。《物化》創造了一個滿佈白色「文物」的空間,配合光影效果,邀請觀眾與從歷史背景中抽離的故宮藏品「重遇」,發掘屬於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許方華 數據生影像程式、印刷電路板、三維打印 高三.五米 寬三.五米 深六.八米
《星垂平野》
裝置的靈感來自中國古代的世界觀——「天圓地方 」與紫禁城悠久的歷史。藝術家通過多感官體驗的方式,讓觀眾遊歷根據清代天文學文獻重構的星空,呈現清代天文學的成就。這些成就曾被忽視長達數百年,直到二十世紀才為人重新認識。這個項目亦可看作是藝術家探討科學和人類對宇宙理解的延續。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在我們網站上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