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版權所有
青花龍穿花紋扁壺© 故宮博物院
-
3001. 白陶刻幾何紋瓿
白陶刻幾何紋瓿 © 故宮博物院
這是商代生產的白陶瓿。一般認為燒製白陶的傳統始於新石器時代,並一直延續至商代晚期。不過近期有學者指出,白陶或於商代中期已停止燒造,直至晚期才恢復製作。白陶較為珍稀,只在少數高級貴族的墓中才能找到,眼前這件白陶瓿便是於其中一例。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這件瓿上的紋飾。頸部上飾有常見於青銅禮器、被稱為夔龍紋的紋樣;瓿身則飾有當時陶器常見的折線紋和雷紋。
學者因此推測,這些白陶器並不是用來祭祀祖先,而是作為確立和展示墓主人與其祖先的繼承關係。
© 故宮博物院
3003. 淡天青釉洗
淡天青釉洗 © 故宫博物院
你知道眼前這件器皿有甚麼用途嗎?我們稱之為筆洗,是用來洗刷毛筆的器皿。這件筆洗看似普通,但其實極之珍貴,因為這是一件由汝窯燒製的瓷器。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而燒製的時間只有約二十年,流傳至今的瓷器只有約一百件。
在汝窯之前,供御瓷器主要由定窯製作。但由於定窯的燒製技術會令器皿帶有芒口,即器皿的口沿位置沒有施釉,從而露出粗糙的胎體。因此宮廷開始改以滿釉燒製的汝窯瓷器替代定窯。滿釉燒製指的是瓷胎表面施滿釉,底部需要以支釘作為支撐點,稱為芝麻釘。眼前的這件筆洗正是使用了滿釉支燒,底部有呈品字形的三點支釘痕跡。
汝窯的另一特色是大多數的瓷器都帶有開片,即瓷器表面釉色中帶有開裂紋片。哪一種釉色會是您的心頭好?
3004. 青花龍穿花紋扁壺
青花龍穿花紋扁瓶 © 故宫博物院
見到這件明永樂時期的青花扁瓶,你有沒有被瓶身上搶眼的穿花龍紋吸引?穿花龍紋在明代永樂時期的瓷器上初現,年款亦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但這件扁瓶並未附有年款。
青花瓷的形制十分多變,當中部分器形和紋飾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事實上元朝跟伊斯蘭地區已有不少交往,而元朝時已開始大量生產青花瓷。到了明代永樂及宣德年間,隨着鄭和沿海路到達西亞等國家時,不論是將青花瓷外銷到伊斯蘭地區,或是將有伊斯蘭特色的金屬器帶回朝廷,都加深了兩者在文化上的來往和影響,可以說此類扁瓶正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徵。
3005. 仿古銅彩描金獸耳蓋罐
仿古銅彩描金獸耳蓋罐 © 故宮博物院
提到青銅器,你會第一時間聯想到甚麼?相信很多熱衷於中國藝術的觀眾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商周時期的禮器。
實際上,銅器並非只局限於商周時期。而銅器亦為其他工藝品,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我們眼前的這件清代瓷罐看似模仿商周青銅禮器製成,其實是按宋至明時期的仿古青銅器改造而成的。罐身最底部狀似如意的紋飾雖普遍,但內有圓點的卻不常見,亦未見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至於兩邊的獅首形鋪首,則是清朝流行的風格。
明代晚期好古風氣流行,當時的人喜歡用古銅器插花,認為它們曾經長時間埋藏在地下,吸收了土氣,會令花木生長得更為茂盛。在此風氣下,景德鎮亦開始燒造仿青銅器的瓷器,作為花器使用。
要了解這類器物,需要仔細觀察和對比。正如仿古很多時也不只是單純複製,當中涉及不同角度的理解與詮釋。當你繼續探索展廳時,請仔細觀察文物,或者會發掘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3006. 裏外澆黃釉錐拱團龍紋碗
裏外澆黃釉錐拱團龍紋碗 江西景德鎮御窯 清乾隆(1736–1795年) 瓷 © 故宮博物院
清代的后妃制度到了康熙時期開始定型。后妃的等級不同,可使用瓷器的釉色、花紋和數量都不同。這六個瓷碗便對應了不同等級的后妃。請你靠近展櫃看看,這些瓷碗的顏色有什麼分別?你亦可以猜猜,這六個瓷碗中哪個等級最高呢?答案就是裏外均塗上黃釉的瓷碗,為皇太后和皇后專屬。她們每人能獲一百隻黃釉碗。其餘妃嬪則僅能獲派對應等級的瓷碗四至五十隻。
清代后妃共分八級。皇后為後宮之首,主理後宮事務;另設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不同等級。除了瓷碗數量外,她們所享受的待遇,包括衣、食、津貼及日常用品等都有明文規定。
3007. 胭脂紅地琺瑯彩「壽」字蓮紋碗
胭脂紅地琺瑯彩「壽」字蓮紋碗 江西景德鎮御窯及清宮造辦處 清康熙(1662–1722年) 瓷 © 故宮博物院
這兩個琺瑯彩瓷碗,是燒製於康熙時期的上乘精品。瓷碗上有黃、紅、藍和豆綠等釉色;精心繪製的蓮花、牡丹和壽字等圖案,都是康熙琺瑯彩瓷常見的裝飾形式。 仔細看蓮花和牡丹花瓣的顏色,均作了從深到淺的暈染漸變處理,使花紋有凸起之感,顯得格外立體。
這些琺瑯彩瓷的彩料含有硼和砷等化學成分,能燒出多種顏色,部份在康熙朝之前的傳統中國釉料中未曾出現過。根據考究,這些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五十年後,即大約在公元1711年之後,才於清宮的器皿中出現。當時法國利摩日市是世界琺瑯彩製作中心,17世紀歐洲的傳教士帶着這些琺瑯彩料來到中國。受其啟發,清代御窯亦在雍正時期開始自製琺瑯彩料。
3008. 粉彩花鳥圖長方花盆|黃地粉彩瓷花卉圖捧盒
粉彩花鳥圖長方花盆 江西景德鎮御窯 清光緒元年或二年(1875 或1876年) 瓷 © 故宮博物院 黃地粉彩瓷花卉圖捧盒 江西景德鎮御窯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瓷 © 故宮博物院
這三件粉彩瓷器與慈禧太后息息相關。她喜愛賞花,在宮內栽種各種花卉,又命人製作了不少以花卉為題的瓷器和繪畫。請你先看看左邊的花盆和捧盒,上面不僅繪製了牡丹,還有蘭花及梅花等花卉圖案。
花盆頂端有「大雅齋」款,你是否知道它的由來呢?「大雅齋」來自慈禧為自己畫室所起的名字,並得到咸豐帝賜予牌匾。晚清時期,御窯為慈禧所燒製的瓷器,都會署上她曾經居住過的宮殿名稱。慈禧在宮中住處甚多,如圓明園中的天地一家春殿和為她五十歲大壽而修繕的儲秀宮等。當你看到署有「天地一家春」和「儲秀宮製」等款識的瓷器,就會知道是慈禧專用的。
在展櫃右邊的囍字盤,則是為光緒帝的大婚籌備筵宴時下令訂造的。
由此可見晚清時期,宮廷瓷器的製造和樣式等,都與慈禧的興趣愛好和身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在我們網站上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