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鍊磚成金
旁白:蘇州燒造金磚的工匠與他的徒弟一邊工作一邊聊天。
(聲效:工匠與他的徒弟砍磨磚的聲音。)
徒:「師傅,聽說咱們蘇州方磚都供往皇宮,還有個響噹噹的名字叫作『金磚』,這是真的嗎?」
師:「嘿!看你小子如今有點長進!你看咱們的磚顏色純青(『噹噹』,師父敲了兩下磚),聲音響亮,敲起來(『噹噹』,師傅又敲了兩下磚)像敲金石的聲音,大伙賞臉,美名『金磚』。」
徒:「咱們現在所燒最大的磚是二尺二寸的,您看啥時候咱們燒個三尺的威風威風?」
師:「嘿嘿!你這小毛孩,殊不知這磚是越大越難燒!在以前,二尺的都已是了不得的工藝了!直到乾隆爺時,咱才開始造二尺二寸的,這已能供給最尊貴的太和殿啦!聽搬磚回來的船工們傳說,那大殿的地板油亮照人,氣派雍容,咱家的工夫可不一般呢。」
徒:「呵,那沒少賺錢吧?」
師:「你這小子,不怕告訴你,你眼前這二尺二寸的磚,面積雖只比二尺的大兩成,但成品率太低,這價錢可高了八成!慈禧太后想在她老人家安息之地的隆恩殿鋪上二尺四寸的金磚。可惜呀,工藝太困難了,終究沒能做到……」
旁白:「金磚上的年代、產地、督造者、工匠名等款識,代表嚴謹的質量管理手段,也是手藝人們流芳後世的自豪與榮耀。」
© 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