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 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特別舉辦《法式古樂》電影放映。
紀錄片《法式古樂》介紹法國巴洛克音樂和舞蹈。三百多年前法國宮廷文化輝煌鼎盛,巴洛克風格盛行,從當時的音樂、舞蹈和建築等藝術文化可見一斑。在廷外,國王路易十四推崇藝術,成立不同藝術院校;在廷内,國王和王子亦需要練習舞蹈,巴洛克音樂也伴隨而生。
《法式古樂》法國巴洛克音樂與舞蹈
本紀錄片於凡爾賽宮進行拍攝,並採訪了巴洛克音樂、藝術、舞蹈方面的專家,從歷史文化背景以及表演者的角度出發,帶領觀衆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賞法國巴洛克音樂及舞蹈。
製作:雅樂合奏團
導演:郭靜君
片長:21分鐘
語言:法語、英語及粵語(設繁體中文及英文字幕)
映後音樂分享
透過香港法國文化協會代表和雅樂合奏團的分享,觀衆將了解更多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法國宮廷藝術及其於歐洲文化的重要性。透過雅樂合奏團的演奏和解說,觀衆更可親身感受到法國巴洛克藝術、樂器和演奏的獨特之處。
講者 | David Cordina(香港法國文化協會,《東西譚》總編輯) 楊嘉倫(雅樂合奏團,創辦人及藝術總監) |
---|---|
音樂家 | 雅樂合奏團巴洛克合奏組 楊嘉倫(巴洛克巴松管) Kate Moran(巴洛克小提琴) 唐書堯(木笛) |
日期 | 2025年3月1日(星期六) |
時間 | 電影放映:下午3時至下午3時30分 映後分享:下午3時30分至下午4時15分 |
地點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賽馬會演講廳 |
門票 | 免費入場,接受預先網上登記或即場登記 |
語言 | 電影放映:法語、英語及粵語(設繁體中文及英文字幕) 映後分享:英語(提供粵語即時傳譯,不設字幕) |
關於香港法國文化協會
香港法國文化協會是香港及亞洲最大及最具規模的官方法語機構,每年報讀學生超過 6,000 名。香港法國文化協會獲法國駐港總領事館的鼎力支持,每年均舉辦多項大型文化活動,如十一月的法國電影節、法國五月藝術節(由香港法國文化協會於一九九三年共同創辦)。香港法國文化協會的佐敦中心定期舉辦社交活動、電影放映和講座。
關於雅樂合奏團(香港)
雅樂合奏團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以獨特創新的室樂和藝術節目推廣古典音樂予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培養大眾對文化藝術的興趣。他們的演出不限於傳統表演場所或新藝術空間,更曾於歷史悠久的古蹟場地舉辦,為觀眾帶來深刻的印象。
雅樂合奏團自2019年起舉辦每兩年一度的「香港古樂節」,此音樂盛事繼續舉行至今。他們的目標是在香港推廣鑑古的聲樂和器樂室內樂演奏,並為香港音樂藝術家和研究者提供一個獨特的平台,以合作和交流想法,啟發和教育下一代。他們亦多次與跨媒體藝術家合作。
此電影放映配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 9 的「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特別展覽,展期為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5月4日。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聯合主辦,展品主要來自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香港海事博物館和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亦提供部分借展文物。展覽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轄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資助;國泰為是次特別展覽的首席贊助,承乾基金會與美國運通 Centurion 為主要贊助。
聯合主辦
![]() |
![]() |
項目計劃資助
* 節目内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首席贊助
主要贊助
![]() |
![]() |
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參加
12 歲以下兒童需由成人陪同。
節目查詢:
[email protected]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三號強風信號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就一切有關活動改期或退款安排保留最終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