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欣然宣布,展廳6的「樂藏與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批受贈藏品展」(「樂藏與共」)將於2024年3月15日(星期五)向公眾開放。本展覽是博物館首個本館館藏的專題展覽,展示12家捐贈方樂藏與共的精神,表彰他們對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貢獻。透過近百件珍品,訪客不但可以了解捐贈人及其收藏和藝術創作的故事,更可了解這批捐贈文物的藝術、歷史和文化價值。展期至2025年3月31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致力成為世界領先的博物館,除了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各地的珍藏,亦致力建立館藏,展現中華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博物館2022年開幕前後,眾多香港收藏家和藝術家為了助力本館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慷慨捐贈個人珍藏,幫助博物館建立了首批收藏。不到兩年,博物館接受捐贈的藏品數量已超過1,100件。首批12家捐贈方包括夢蝶軒主人盧茵茵女士和朱偉基先生、懷海堂主人鍾棋偉先生、馮永基教授、達文堂主人陳永達先生、胡始康先生、嘉木堂主人伍嘉恩女士、黑國強先生(以父母黑洪祿及張秉雯伉儷名義)、利張錫齡女士、吳鎮科先生、鄭維揚先生、攻玉山房主人葉承耀醫生與李佳小姐。慨贈藝術文物不但體現出他們獨特的鑒藏識見和品味,也彰顯了香港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其作為中國藝術文物收藏與研究中心的獨特地位。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表示:「本展覽成功地展示了多位收藏家慷慨惠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珍藏,博物館專業團隊的悉心修復、研究和策展工作,讓文物展現非凡華彩,發揮其學術價值和教育意義,為博物館的長遠收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收藏家響應善舉,慷慨與公眾分享珍藏,支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踐其願景,結合環球視野及嶄新的策展手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是次「樂藏與共」展覽按藏品類型分為五個單元,展出金屬、書畫、家具、宗教藝術及陶瓷類文物,年代跨越新石器時代至 21 世紀,展現中國五千年工藝和美學的演變和發展。
當中,金屬類文物涵蓋了歷代金器、青銅器和琺瑯器,展示了中國金屬工藝發展的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成果。書畫類文物以革命畫家胡藻斌(1897‒1942年)的遺作為主,其繪虎寫實精巧,隱喻國家自強復興。家具藏品有風格簡練、線條優雅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機巧精密,亦有明代黑漆嵌螺鈿家具,光彩奪目,充分體現出明人風雅的意趣與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藝。宗教類文物為織繡唐卡,色彩繽紛,以畫講述佛道傳承的事蹟。陶瓷類文物中,既有反映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製造技術,也有清麗絕美的明清瓷器,展現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和科技的輝煌成就。
是次展覽精品眾多,包括博物館首件入藏藏品──雙龍戲珠紋樑冠(明,1368–1644年)。此外,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文保專家駐館計劃」支持下,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保護專家與本館文保人員攜手修復兩件藏品──花卉盆景圖平頭案(16世紀)和火車頭式鐘(約1900年)。此兩件文物在入藏本館後,將首度亮相。
博物館透過科技元素,讓觀眾可以欣賞文物上豐富精美的細節。是次展覽精選了12件藏品,進行三維掃描,並製成教育短片。
「樂藏與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批受贈藏品展」將於2024年3月15日在博物館展廳6開放予觀眾參觀,展期至2025年3月31日。觀眾可憑標準門票(參觀展廳1至展廳7)或特別展覽門票(參觀展廳1至展廳7,以及展廳8及/或展廳9)參觀。即日起,市民可在西九文化區網上購票平台和票務夥伴平台購買或預訂門票。詳情請參閱博物館網頁。
垂註
關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領先的博物館,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港元成立,並於2023至2031年期間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覽及教育項目。
博物館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從香港角度出發,結合環球視野,展出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博物館將透過展覽、研究、教育和專業人員交流,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博物館亦是香港社區的文化資源,提供活力充沛的平台,推動社區參與,鼓勵對話與合作,並增強文化創造力和跨領域合作。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40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https://www.westkowlo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