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 “流动的盛宴 ── 中国饮食文化” 3 月 19 日开幕

地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九龙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星期五、六及公众假期
上午10时至下午8时 | 星期二(公众假期除外)、农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馆
无障碍网页金奖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版权所有

重要通知
主頁 关于我们 新闻稿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
“流动的盛宴 ── 中国饮食文化” 3 月 19 日开幕

19.03.2025

一众嘉宾今天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出席 “流动的盛宴 ── 中国饮食文化” 特别展览开幕典礼。

一众嘉宾今天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出席 “流动的盛宴 ── 中国饮食文化” 特别展览开幕典礼。

以崭新角度 ── “流动” 串联中国五千年灿烂饮食文化

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全新特别展览 “流动的盛宴 ── 中国饮食文化” “流动的盛宴” 展览)今天揭幕。作为 “香港艺术三月 2025” 的重点节目之一,“流动的盛宴” 展览以崭新角度 ── “流动” 串联中国饮食文化,精选逾 110 件珍贵文物,深入探索食物器具、饮食习惯和传统风俗的演变,呈现中国历史上千姿百态的饮食文化和生活面貌。张宗宪艺术及教育慈善基金会为是次展览的支持赞助。展览由即日起在博物馆展厅 8 向公众开放,展期至 2025 年 6 月 18 日。

开幕典礼今天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主礼嘉宾包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孔令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展览汇聚故宫博物院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包括来自前者的 8 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同时云集大英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和香港茶具文物馆的精彩文物,并沿着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 10000 年–公元前 2000年)至清代(1644–1911 年)、横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结合多媒体和新科技,生动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精粹。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表示:“饮食是文明演进的真实写照。故宫博物院很欣喜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 ‘流动的盛宴’ 展览,向全球观众介绍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本次展览的文物展品琳瑯满目,从先秦时代端庄厚重的青铜器到清代设计精巧的提盒,见证了中国文明发展下古今融通、中外互鉴的轨迹。我们期望观众透过这些珍贵文物,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根源及其丰富文化底蕴的认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孔令成表示:“ ‘流动的盛宴’ 展览汇聚本馆、故宫博物院及中外多家重要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细说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故事,为理解宏大深厚的中国饮食文化提供全新视角。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亦是国际美食之都,我们热切期待公众及中外旅客亲临参观,认识丰富多元的中国饮食文化,细味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故事。”

崭新角度 “流动” 串联中国饮食文化:跨越生死、文化、山水、时间

紫禁城内日理万机的皇帝并没有固定的吃饭地点,用膳的时间一到 ,御膳房便须将餐具和饭菜送到皇帝所在地点。受此启发,展览从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中确立三个与 “移动” 食物和食具有关的主题,包括 “跨越生死” 、 “跨越文化”、 “跨越山水” 三个单元,分别探讨饮食器具在精神、文化与空间中的移动。展览最后单元 “跨越时间” 则运用多媒体手法,让观众在虚拟餐桌上探索当代食器与传统饮食文化之间传承创新的关系。

第一单元 “跨越生死──礼食同源” :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年)与饮食相关的礼器及陪葬品。重点展品包括故宫博物院所藏、西周(约公元前 1100–公元前771 年)时期的作父丁尊等用作祭祀的青铜礼器,它们被视为沟通人神天地的重要媒介。战国(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 年)的绹纹豆,是用作盛放酱菜、醃菜、肉酱、肉汁等的器具。根据中国第一部分析汉字的专著《说文解字》解释:“丰,豆之丰满者也。” 一些学者进一步解释 “丰” 字(繁体字:豐)是豆上放两串肉的象形,而 “礼”字(繁体字:禮)亦从 “丰” ,可见饮食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谷仓、水井、灶、猪舍及鸡笼等陶制的微缩模型则在西汉(公元前 206–公元 8 年)中晚期盛行,不但反映当时饮食文化蓬勃发展的面貌,亦代表人们对来世生活富足的祈求。而由香港艺术馆借展的烤蝉炉,以低温的铅釉烧制,颜色夺目,炉上的烤架设置两排蝉,反映当时人们有吃蝉的习惯。

从饮食器具一窥中外交流历程

第二单元 “跨越文化 ── 胡食风尚” 展示了唐(618–907 年)、宋(960–1279 年)和元代(1271–1368 年)的文物,探讨中国与中亚和西亚在饮食文化上的交汇融合,反映传统饮食的丰富多变 。胡风食材、饮食器具及高足家具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原,改变了中原的饮食文化。由中亚引入的食材大多以 “胡” 字( “胡” 即外来)命名,包括胡椒、胡桃和胡麻等食材,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本单元展品之一唐代多曲长杯(起源于萨珊王朝(今伊朗一带)),学者认为它与 “叵罗” 属同一器物 ,“叵罗” 在唐宋诗词中屡有出现,有酒杯之意,如 “诗仙” 李白(701–762 年)有诗云:“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时至今日,广东话中仍以 “金叵罗” 一词来形容极受宠爱的孩子。本单元亦展出唐代凤首壶,此执壶有 “把手” 和 “流口” ,展示了胡人以倾注方式倒酒的饮俗,如何改变中原旧有以勺或斗斟酌的盛酒习惯。

随着外来食品传入中原,唐代出现大尺寸的盘以盛装胡饼、酥山(类似刨冰)等。中国的大盘到了元、明时期更发展成重要的外销商品,在中东地区广受欢迎。据鄂图曼帝国史料记载,统治者苏丹登基、寿辰、婚礼等大型典礼时,瓷器经常被用作宴会餐具。展品之一的明代缠枝菊莲纹盘,与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收藏的十五世纪青花盘极为相似,反映出文化交流的多向性。

文人雅士游宴影响后世

第三单元 “跨越山水 ── 游宴之乐” 透过明(1368–1644 年)、清时期描绘游宴场景的文物及当时制作的游具,展现饮食在山水之间的移动。历史上著名游宴是众多书法、绘画及各种工艺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例如清代重要宫廷画家丁观鹏(活跃于 1726–1770 年)的《夜宴桃李园图》,描绘了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盛开的园林中聚会宴饮。

明清时期江南游船宴饮风气尤盛。晚明的文人雅士认为雅致的游船为载 “宾主六人,僮仆四人” 的小舟,并可一边行舟一边起灶煮茶。瞩目展品大英博物馆藏清代象牙船,生动刻画了水上游憩饮食的场景:船篷下,两位留着胡子的长者正聊天喝茶;船上另有人手捧食盒等,还有人从水中捞起河鲜。

外出游宴时承装食物、食具的匣盒,其设计能让每件东西各安其位,移动时不会彼此碰撞。清宫更利用这些匣盒来整理和贮存文物。展览展示了组装于清代的多宝匣,在精巧箱盒里盛装各种不同材质之古玩,令其成为精粹的集锦、瑰宝的拼盘。

展览第四单元 “跨越时间 ── 传承” 设有多媒体互动装置,巧妙结合古今场景和器物,邀请观众享受一场跨越时空的盛宴。观众可于虚拟餐桌上进行模拟点餐,借观赏不同菜式的烹调过程,回顾食器的前世今生和使用方法。

为配合 “流动的盛宴” 主题,博物馆亦将举办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透过复制品体验文物的触感、连结四个展览单元的集章活动、游宴提盒制作工作坊、公开讲座,以及专为学生而设的学习资源小册子。此外,博物馆推出与展览同名的出版物《流动的盛宴 ── 中国饮食文化》展览图录,备有繁体中文及英文版本。全书收录本馆专家和其他学者撰写的六篇专文,全面展现五千年来人们如何带着食物和食器四处移动,以准备来世生活、适应外来饮食习惯和享受户外野餐,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提供全新视角。图录将于博物馆地下的 “ART EXPRESS by 商务印书馆” 有售,并稍后于各大书店发售。

“流动的盛宴” 展览将于 2025 年 3 月 19 日在博物馆展厅 8 正式开放参观,展期至 2025 年 6月 18 日。此特别展览的成人门票为港币 150 元,特惠门票*为港币 75 元;购买全馆通行门票者,可于同日参观博物馆展厅 9 的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 ── 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 特别展览,成人门票为港币 220 元,特惠门票*为港币 110 元。上述门票均包含于同日参观博物馆专题展览(展厅 1 至 6)**,详情参阅博物馆网站。访客可透过西九文化区的网上售票平台或票务合作伙伴购买。

* 特惠门票适用于 7 岁至 11 岁小童、全日制学生、60 岁或以上长者、残疾人士(与一名同行照料者)与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
** 展厅 7 暂停开放直至另行通知。

 

垂注
关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崭新策展手法,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并呈献全球顶尖文化机构的瑰宝,同时建立世界级馆藏。自 2022 年开幕以来,博物馆致力带领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和欣赏,并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博物馆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捐 35 亿港元,用于兴建博物馆及于 2023 至 2031 年期间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览及教育项目。

博物馆透过学术研究、展览、出版,以及教育和专业人员交流计划,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博物馆亦是香港社区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公众参与,鼓励对话与合作,并增强文化创造力和跨领域合作。

 

关于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 1925 年,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故宫于 1961 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 年,故宫博物院被评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2008 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占地 100 余万平方米,保存古建筑约 9000 间,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现有藏品总量 186 万余件(套),藏品总分 25 大类别,堪称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通过明清皇家宫殿建筑,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珍宝、钟表、书画、陶瓷、雕塑等艺术藏品专馆陈设,以及专题展览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关于张宗宪艺术及教育慈善基金会
张宗宪教育及艺术慈善基金会由传奇收藏家张宗宪先生(1927-2024 年)在 2021 年于香港创立,是先生为支持和推广中国艺术品传承、保育、教育以及其他慈善事业而留下的重要遗产。基金会在张黛、曾志芬、徐一菁、李佳及杜景仁董事们的管理下,延续先生毕生心血,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与教育的发展及文物保护,并积极参与各类慈善事业,以弘扬文化、培育人才为使命,为社会创造深远价值。

 

关于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滨临维港,占地 40 公顷,不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游地标,更是全球最具规模、最富雄心的文化枢纽之一。区内设有众多地标式文化艺术设施,包括世界级博物馆 M+ 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匠心独运的戏曲中心和自由空间等表演艺术场地、占地 11 公顷的艺术公园和海滨长廊,以及兴建中的西九演艺中心。

西九文化区每年倾力呈献逾千场展览、表演、节目和活动,致力为新晋及享誉盛名的艺术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区每年吸引过千万名访客,正发展成为香港的国际文化品牌,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
https://www.westk.hk

紧贴最新动向

  • 紧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最新活动和其他资讯
  • 即时收取最感兴趣的内容
回到顶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地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九龙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星期五、六及公众假期
上午10时至下午8时 | 星期二(公众假期除外)、农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馆